烧酒网(shaojiu.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01|回复: 0

白酒走向东亚:它如何影响了日韩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4 14: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是否知道,中国的白酒文化深深影响了我们的邻国?作为儒家文化圈里的韩国和日本,它们如何继承发展中国的酒文化?有一天,当你宴请韩国和日本的友人,不妨拿一瓶牛酒,这瓶酒可以跨过国家之间的隔阂,在彼此心中找到共鸣。摘自《千年酒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有删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随着儒家文化的传播,中国传统酒文化对周边其他国家特色酒文化的形成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牛酒这样的香醇,一定会受到日本和韩国友人的青睐。一瓶酒,拉近了三国人民之间的友情……

01、“僧坊酒”:竟然是由日本和尚带回国的!

根据考古研究,在绳文时代中期,日本人就已开始酿酒了。长野县井户尻遗迹出土的“有孔锷付土器”,是已知的日本最早的酿酒器具,土器的内壁上发现了山葡萄的种子,由此可知,日本人最初品尝的也是野果酒。

到了日本绳文时代晚期,即中国的战国时代,大量江南地区的农民为避战乱逃往日本,带去了水稻耕种技术,这样就有了酿造米酒的原料。 有孔锷付土器

公元 4 ~ 5 世纪时,被称为秦始皇后裔的秦氏一族迁移至京都一带,为日本带去包括酿酒工艺在内的多种先进技术,对日本经济作出重大的贡献,所以雄略天皇朝初次设立的主持财政的“大藏”机构的第一任长官就是秦酒公。

到了中世纪,日本文化中心转入寺院,大行于世的“僧坊酒”就被认为主要是由入宋、入元、入明的僧侣们利用从中国带回的技术酿成的。日本的“烧酎”与中国白酒的酿制方法更为接近。日本最著名的烈性烧酎是冲绳地区出产的“泡盛”,其制法也被认为来自中国。此外,日本自古以来称指导造酒工匠集团的技术专家为“杜氏”,被认为是为了纪念中国的酒神杜康,因“酿酒始于杜氏”,所以采以为名。

02 日本文人也爱酒 李白曾是他们共同的“偶像”

中国古代,诗与酒有着不解之缘。诗人们借酒意抒发愤懑,感慨穷愁;借酒意获取美的享受,心灵的超越;借酒意捕捉灵感,提升艺术境界。所以,中国诗人几乎无不好酒,历史上咏酒之作难以计数。

受中国这种文化风气的影响,酒也成为日本文学“永恒的主题 ”。一方面表现在酒诗上,另一方面表现在酒文化著述上。

日本较早的史书如《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已录有咏酒的歌谣,而最为脍炙人口的当推《万叶集》中大伴旅人的赞酒歌。

大伴旅人的诗深深浸染了老庄人生无常的思想:“有生必有死,仙界渺难图。百年须臾间,不乐复何如?”另外,秉承老庄哲学的魏晋“竹林七贤”也成为他欣赏的对象:“古有七贤人,笑傲竹林中。青眼唯向酒,弹琴度春风。”酒之神奇使他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世间无价宝,莫若酒为尊。” 大伴旅人为酒在日本文学中作出了最早也是最高的绝唱。此后“徘圣”芭蕉的诗里,也有化用中国古代文学典故把酒比作“甘露”的描写。

祗园南海是江户诗坛可比于李白的诗人,他自幼景仰这位“酒中仙”,规形仿步,心摹手追。17 岁那年,祗园南海与人聚饮,一夜“赋五言律诗一百首,大为时所称”。但有人怀疑他事前拟就,于是他再度一展身手,以酒沃“诗肠”,“凡二百篇,无一雷同者,众皆磋赏”。在咏酒诗的意象上,我们也不难寻觅到中国诗歌传统意象的些许投影。江户时代著名诗人营茶山的《月下独酌》有云:“把酒邀明月,杯中金作波。豪来频吸尽,腹葬几嫦娥?”

03 日本人酒德好?别闹了 他们都是跟中国人学的

室町至织田信长时代的《酒茶论》显然是宋初《茶酒论》的继踵之作,江户时代的《酒饭论》、《酒茶问答》、《酒饼论》等也与此一脉相承。室町时代以来流传的“酒之十德”也是参照中国古典总结归纳出的日本人对“酒德”的深切体验。

当然,日本人对酒也不是一味称颂,龙树的《大智度论》就归结出“酒有三十五失”。古代中国关于酒的正反两面的成语、俗谚,有不少至今仍活跃在日语中。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泽被东瀛可谓源远流长,漂溢其间的中国酒文化也同样在日本文化的江河湖海中,汇涌着新鲜的泉流,泛活着醉人的清香。

赶酒会(www.ganjiuhui.com)是一个能够提供全国糖酒会在线服务的平台,包括糖酒会的展位预订,糖酒招商,糖酒会最新资讯等.给您带来白酒招商,葡萄酒代理以及食品饮料的招商,代理,加盟的最好商机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北京六十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执照) ( 京ICP备1503729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6824

GMT+8, 2024-4-24 13:54 , Processed in 0.07716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